“松径入琳宫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松径入琳宫”这句诗啊,听上去就带着一股子仙气儿,仿佛能让人瞬间穿越到宋代,和赵汝鐩一起踩着松树小径,去拜访那位神秘的陈道士。这首诗不仅仅是在描绘一个寻幽访道的场景,更是在表达一种对自然和古代文化的深深热爱。
你看,诗中的“竹摆风檐绿,榴残雨院红”,是不是让你想起了某个雨后初晴的午后,微风拂过,绿叶轻摆,红花依旧?这种对自然美的细腻捕捉,不禁让人思考,我们现代人是不是也该多一些这样的闲情逸致,去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?
而诗中的“黏碑多古籀,插架独参同”,则是在告诉我们,古代文化其实就藏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里。那些古老的篆字、独特的典籍,都是我们了解过去、传承文化的宝贵财富。所以,下次你去博物馆,不妨多停留一会儿,仔细看看那些文物,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!
最后,那位“道士掀髯笑”的陈道士,更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:无论生活多忙碌,都要保持一颗乐观豁达的心。笑着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,你会发现,世界其实比你想象的要美好得多。
所以啊,下次当你走在一条小径上,不妨放慢脚步,感受一下身边的自然和文化,说不定你也能写出一首属于自己的“松径入琳宫”呢!
“松径入琳宫”出自宋代赵汝鐩的《同崔纠访陈道士》。
“松径入琳宫”全诗
《同崔纠访陈道士》
宋代 赵汝鐩
寻幽过桥去,松径入琳宫。
竹摆风檐绿,榴残雨院红。
黏碑多古籀,插架独参同。
道士掀髯笑,诗联石鼎工。
《同崔纠访陈道士》赵汝鐩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《同崔纠访陈道士》是宋代赵汝鐩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寻幽过桥去,
松径入琳宫。
竹摆风檐绿,
榴残雨院红。
黏碑多古籀,
插架独参同。
道士掀髯笑,
诗联石鼎工。
中文译文:
一起寻幽到桥边,
经过松树小径进入琳宫。
绿竹摆动在风檐处,
红色的榴花在雨院中残留。
墓碑上黏附着古籀文字,
书架上插着独特的参同契。
陈道士掀起胡须笑着,
石鼎上的诗联工艺精巧。
诗意和赏析: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崔纠一同拜访陈道士的情景。诗人们一同寻找幽静之地,穿过一座桥,进入了一座琳宫般美丽的地方。在那里,绿竹随风摆动在房檐上,榴花在雨中依然绽放,形成了绿色和红色的对比。墓碑上附着着许多古老的篆字,书架上则插着独特的参同契,展示了古代文化的底蕴和独特之处。
最后两句描述了陈道士的形象,他掀起胡须笑着,显示出一种豪迈和乐观的态度。而诗联则指的是刻在石鼎上的对联,表现出了工艺的精湛。
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,将自然景色与文化元素相结合,营造出一种宁静、雅致的氛围。通过描绘这样的场景,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古代文化的赞美,以及对道士智慧和人格魅力的称赞。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,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。